喝水,也要喝个明明白白

对人来说,水是仅次于氧气的重要物质。成人体内60%的重量是水。儿童体内水的比重更大,可达80%。如果一个人不吃饭,只喝水,依靠自己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或消耗自体组织,可以存活一个月。但是如果不喝水,连一周时间也很难挨过。体内失水10%,就威胁健康;如失水20%,就有生命危险,足见水对生命的重要性。

水不仅是构成身体的主要成分,而且是一切物质代谢的介质,具有许多生理功能。如水参加氧化还原反应,促进各种生理活动和生化反应的进行;没有水就无法维持血液循环、呼吸、消化、排泄等生理活动,体内新陈代谢也无法进行;水还可以协调体温的恒定。另外,水也是体内自备的润滑剂。

健康饮料在暖水瓶里
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近年来出现了纯净水、矿泉水、各式各样的饮料,品种、数量越来越多,加上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,似乎只有喝这些 “水”才能解渴,才能维持身体健康,才够时尚。有关专家指出,这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误导。

比如纯净水,其最大的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去除了原水中的细菌、病毒、重金属,特别是有机物的污染。但纯净水最大的缺点是,同时消除了钙、镁、氟、碘、硒等人体内的必需矿物质和微量元素。有资料显示,饮水中的钙、镁摄入量要占总摄入量的5%~20%。有专家指出,长期饮用纯净水,不仅减少了有益元素的摄入,同时纯净水还可能作为一种 “饥饿水”,促使体内有益元素排出。

以上只是从合格的纯净水来分析其利弊。目前市场上不合格的纯净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。据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抽查,桶装饮用水合格率仅为43.6%,有的菌落数大大超标,这对健康的影响更为严重。

再看看饮料。目前市场上饮料品种繁多,按所含成分可分为七大类。一类是含乙醇饮料,包括啤酒、蒸馏酒、果酒、配制酒等,这类饮料含有乙醇,显然不宜代水饮用;二类是天然果汁饮料;三类是天然蔬菜汁饮料;四类是含电解质饮料,人们常喝的汽水就属这一类;五类是矿泉饮料,多由天然矿泉水配制;六类是含咖啡因饮料,包括咖啡及可乐型饮料等;七类是乳类饮料,包括牛奶和以牛奶为主要原料加工调配的各种饮料。这七类饮料都不宜代替水,也代替不了水。

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,真正的健康饮料就在暖水瓶里。据研究表明,白开水的生物活性比自然水高出4~5倍,与生物活细胞里的水十分相似,经常饮用可预防感冒、咽喉炎和某些皮肤病。

饮水量的标准是多少

喝水简单易行,但据专家观察,许多人达不到标准饮水量,对健康影响很大。据临床统计,每天上午9~10时,是心脏的发病高峰时间,其原因之一与体内缺水有关。因夜间睡眠很少饮水,而呼吸及皮肤的水分蒸发并未停止,血液黏稠度增加,冠状动脉形成血栓的机会增多。

那么,水是不是喝得越多越好呢?当然也不是。特别是一次急骤大量饮水,还会引起水中毒。英国一位病人连续饮水15升,两小时后因呼吸和心脏骤停而死亡。经反复检验,死因就是过量饮水。

既然喝水过多过少都会影响身体健康,一个人每天应喝多少水才好呢?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,因为一天饮水量的多少与年龄、性别、体重、职业、季节、运动量、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。一般情况下,正常成人每天生理需水3000毫升,通过饭、菜、汤、水果摄入约1000毫升,其余要靠喝水来补充,也就是说,成年人平均每天需喝2000毫升水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成年人的80%左右,为1600毫升;男性比女性增加10%~15%,为2200~2300毫升;身体肥胖者应增加10%,瘦者应减少10%。此外,运动量大、出汗多等情况下也要多饮水。

把握好几个喝水时机

什么时候喝水,虽然没有一个像一日三餐那样固定的时间表,但有几个时间段是应该特别注意的。

首先不能渴了才喝水。由于喝水可以解渴,故许多人认为渴了再喝水是理所当然的,这实属饮水误区。喝水是人的生理需要,不渴并不意味着体内不需要水,一旦出现口渴,说明体内已经缺水了。第二,早晨起床后喝一杯白开水,特别是有心脏病及50岁以上的老年人,有助于防止或减少因血液黏稠度增高引发的心脏病。第三,婴幼儿在两次喂奶之间加一次水,有利于其生长发育。第四,临睡前饮少量水,可预防夜间血液黏稠度增高,但不要大量饮水,以免增加夜尿量,影响睡眠。第五,剧烈运动或劳动大量出汗,不要立即大量喝水。可先用温水润润嗓子,过30分钟再适量补充水。第六,饭前饭后不要大量喝水。特别是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内不饮或尽量少饮浓茶,婴幼儿、孕妇和贫血病人更要注意这一点。

 

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。

查看更多: 喝水,也要喝个明明白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