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-10-12 14:05:11
春运中,面对火车票难求、飞机票太贵的现实,一些有车一族纷纷选择自驾汽车回老家。对于远在省外的自驾朋友,心理专家提醒,十几小时的长途驾车路程中,不但要预防生理性疲劳,还要提防心理性疲劳,避免事故意外发生。建议大家,开车不求快但求稳,安安全全把家还。
长期驾驶引发“公路催眠”
专家介绍,驾驶汽车是一种需要付出紧张精力的特殊劳动,它比单纯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更容易产生疲劳。驾驶员在连续加强作业后所出现的生理、心理功能,以及驾驶操作效率暂时下降的现象,医学上称作“驾驶疲劳”。
专家进一步说心理性疲劳主要是指,由于长期重复单调作业而产生的厌倦感,可导致驾驶员的大脑皮层的觉醒水平下降,从而产生头脑不清醒、昏昏欲睡的“公路催眠现象”。
要解乏先睡好
驾驶疲劳的产生跟睡眠情况、驾驶时间、高速行驶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均有密切关系。其中睡眠的情况包括睡眠时间是否充足、睡眠时刻是否恰当及睡眠质量是否够高等几个方面。国外有研究资料表明,驾驶员若前一天的睡眠时间在4.5小时以下,而驾驶时间超过10小时以上,则肇事率一定很高。从医学角度,人在午夜,特别是凌晨3~4点最想睡觉,所以这个时间最好不要开车,如果不得已开车,则一定要格外注意,小心慢行。
气氛和谐也利于醒脑
专家表示,相对噪音、废气等物理、化学因素,周围人的心理气氛、大家关系等社会心理因素对驾驶员的心理疲劳影响,所造成的危害更大、更持久。具体而言,例如有的人归心似箭,热切期盼回家,自驾路上可要小心,以免这种急切的心情令人分心或是造成开车过快;还有的几个人结伴而行,一起驾车回家,最好彼此脾气相投,气氛和谐,有这样的好心情也利于开车,避免心理疲劳。
疲劳驾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驾驶员以及车上其他人可以通过观察来及时调整驾驶者的状态。同时,提醒驾车时不要放过于舒缓有催眠效果的音乐,夜间尽量避免驾车,有午睡习惯的人,在中午1点左右时间要避免困顿和疲乏。
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