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-09-22 17:29:00
编者的话:近几年,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飞快增长。据北京市交管部门统计,仅国庆七天,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就净增1万辆,总数已经突破388万辆,人们的出行也因此更加便利。但与此同时,车内污染、安全隐患等一些关乎人们健康与生命的问题也越来越多。本期,我们特邀相关专家,教你如何让爱车更安全。
安全:7件事不能做
开车关乎生命,一些小习惯都可能引发大问题,尤其要注意以下7点:
驾驶姿势要正确。调整座椅时,要保证右脚把刹车、离合和油门踏板踩到底的时候,腿还能自然弯曲;双手握住方向盘两端时,手臂微弯;安全带要高于肩部5-10厘米。
感冒后别开车。英国研究显示,感冒,特别是流感,对人行动能力的影响等于喝了8升啤酒。如果吃了感冒药,发生事故的几率则会加倍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、安全驾驶行为研究专家范立表示,开车需要集中注意力,而一个喷嚏就会使人手脚失控。
别穿高跟鞋。高跟鞋把后脚的支点抬高,让人在踩刹车时很难找到着力点,还容易卡在里面,引发事故。
别放太多饰物。前车镜上的挂件在行驶中会摇晃,阻挡视线。后挡风玻璃前若堆满玩具,就无法判断与后车的安全距离。在装有气囊的面板上放饰物更危险。气囊瞬时冲破面板的速度相当快,极具杀伤力。
酒后、疲劳别开车。美国研究显示,睡眠少于5小时者,发生车祸的概率是睡8小时者的4-5倍。另外,50%-60%的车祸与饮酒有关,酒后至少5小时后再开车。
过于肥胖、慢病患者、孕妇少开车。英国《每日邮报》报道,过于肥胖的人开车,发生事故的风险加大;怀孕前3个月和6个月之后,最好不要开车;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的人开车时最容易眩晕,最好少开车。
车内别放一次性打火机。由于一次性打火机中有液态丁烷,长时间摩擦、挤压、碰撞,很容易爆炸,特别是在夏天。
噪音:开车时关上窗
调查显示,在北京、上海等一些大城市,每天人们平均在车上度过的时间是4小时。在这段时间里,如何才能保证健康行驶呢?
首先,快速行驶时不要开车窗或天窗。研究表明,开快车时的风声是损害人们听力的噪音之一。
第二,车内音响太大,除了损害听力外,研究还显示,90分贝的噪音会使眼睛区别光亮的敏感度降低,引发事故。如果在车厢这样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播放声音较大、节奏较快的音乐,音响与车的震动会联合发生作用,声音很容易达到95分贝。
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。